課前資訊
這門課適合誰?
年齡、性別、學歷、國籍不拘,對台灣山岳環境有興趣者皆可參加。
需要準備的工具/軟體?
不需要。
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?
■講述法;■分組討論;□專題報告;□實際操作;■影片欣賞;■其他:戶外參訪(自由參加)。
評量方式
■上課參與佔50%;■成果展、作品集佔30%;■其他:自我評估佔10%、活動參與佔10%。
課程簡介
課程QR CODE網址
課程相關照片
課程理念
透過「臺灣山岳」系列課程,認識臺灣高山、湖泊、河流、古道、原住民文化遷移及培養登山健行的基本認知和危機處理等,本課程透過深入探討河流的形成、地景、發展、功能,希冀能讓學員重新認識臺灣的河流,與更多人分享臺灣之美。
課程目標
1.學習本課程後,學員能瞭解山林、河流與臺灣發展史之關聯性與重要性,以及對於社會文明的影響,並透過環境議題的探討與分享,以及適當地引導反思,培養學員涵養人與環境和諧共處之價值觀。
2.透過環境教育融入走讀課程,活化課程教學,將多元的知識與內涵具體化,使學員能充分瞭解環境永續發展之核心要素,培養學員於日常生活中,能實踐環境友善的行動。
參考書目
數位教材連結
是否接受旁聽
否
課程相關費用
學分費
2 學分,2000元【折扣後只需 1000 元】
雜費(電腦、冷氣、場地、設備等費用)
保證金
無
其他費用
【報名費:新生收取150元。】
【保險費:春季、秋季班各210元(保險期間各為五個月)。加入保險後學員團體意外即無法退費請確定後再加保。】
材料費用(各班開學後,自行收取管理)
上課時講師會再說明。
課程大綱
第一週 | 1 | 相見歡、認識社大 | 宣導社區大學的經營理念與願景 |
第二週 | 2 | 河流課程:總論 | 台灣的河流 |
第三週 | 3 | 河流課程:河流變化 | 人類與河流的互動 |
第四週 | 4 | 基礎課程:登山常識 | 手機APP運用 |
第五週 | 5 | 基礎課程:登山健行 | 登山步行法和行進方式管理 |
第六週 | 6 | 河流課程:基隆河 | 探訪基隆河源頭和壺穴地形 |
第七週 | 7 | 河流課程:淡水河 | 大漢溪、石門水庫、出海口紅樹林 |
第八週 | 8 | 河流課程:中港溪 | 見證河流因人類使用而污染 |
第九週 | 9 | 公民論壇參與週 |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|
第十週 | 10 | 基礎課程:登山常識 | 無痕山林、登山好用22種物品 |
第十一週 | 11 | 基礎課程:登山安全 | 步道的危險因子、背包裝填和背負技巧 |
第十二週 | 12 | 河流課程:大甲溪(一) | 大台中母親的河 |
第十三週 | 13 | 河流課程:大甲溪(二) | 大甲溪沿岸發電廠和人文 |
第十四週 | 14 | 河流課程:大甲溪步道群 | 大甲溪沿線高山和近郊步道 |
第十五週 | 15 | 山岳常識:南部越嶺古道 | 認識浸水營古道和日據駐在所 |
第十六週 | 16 | 河流課程:曾文溪 | 南部第一大河流-烏山頭水庫和曾文水庫 |
第十七週 | 17 | 基礎課程:危機處理 | 認識高山症和失溫預防 |
第十八週 | 18 | 成果展準備週 | 回顧、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|